丁屐
基本解釋
底部帶有釘齒用以防滑的木鞋。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天子獄》:“公為從官時,天夜大雪,某醉歸,見公以鐵柱杖撥雪,戴溫公帽,丁屐微有聲。”
成語(Idiom):丁屐
發音(Pronunciation):dīng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行為謙虛謹慎,不張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丁屐是指古代士人穿著的一種簡單樸素的木屐。丁屐在古代被視為士人的標志,因為士人常常以謙虛謹慎的態度示人,不愿過分張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因此,丁屐成為了形容人謙虛謹慎的一個成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丁屐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謙虛謹慎、不張揚的行為。可以用于贊美一個人有素質、有教養,不炫耀自己的才華或成就。也可以用于批評一個人過于謙虛或過分低調,導致無法展示自己的優點或才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丁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化傳統。古代士人注重修身養性,強調謙虛謹慎的行為準則。而丁屐作為士人的標志,象征著他們的謙遜和謹慎。因此,丁屐逐漸成為了形容人謙虛謹慎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丁屐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丁是名詞,屐是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保持著丁屐的態度,從不張揚自己的成就。
2. 她的謙虛和謹慎讓人感到她真的很有丁屐的品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樸素的丁屐,走路時謹慎小心,不敢大步邁進,以示謙虛謹慎的態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若想深入學習中國的成語文化,可以閱讀相關的成語故事書籍,了解更多的成語及其故事背景。同時,可以嘗試運用成語來進行寫作或口語表達,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丁屐品質讓我很欽佩。
2. 初中生:作為一名優秀的學生,他一直保持著丁屐的態度。
3. 高中生:她的謙虛和謹慎讓她在同學中贏得了尊重。
4. 大學生:在社交場合,她總是保持著丁屐的態度,不愿過分炫耀自己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