揆時度勢(kuí shí dù shì)
發音:kuí shí dù shì
基本含義:根據時勢來判斷和把握形勢。
詳細解釋:揆時度勢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揆”意為估量,推測;“時”意為時機,時代;“度”意為衡量,權衡;“勢”意為形勢,局勢。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根據當時的時勢來判斷和把握形勢,以便做出正確的決策或行動。
使用場景:揆時度勢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能夠根據當前的情況和趨勢來做出明智的判斷和決策。這個成語常常出現在商業、政治、軍事等領域,形容領導者或決策者能夠準確地把握時機和形勢,做出正確的決策。
故事起源:揆時度勢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一年》中。據傳,春秋時期的齊國國君昭公在面對外敵侵略時,他派出使者到楚國求援。楚國國君昭王聽說齊國正值內亂,便拒絕了援助。昭公聽聞后,深感時勢不利,便決定放棄求援,并采取其他策略來應對外敵。這個故事成為了揆時度勢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揆時度勢的結構是“揆時度勢”,其中“揆”、“時”、“度”和“勢”分別代表不同的意義,但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整體的含義。
例句:
1. 領導者應該揆時度勢,及時調整戰略。
2. 他能夠揆時度勢,抓住了市場的機會。
記憶技巧:要記憶揆時度勢這個成語,可以將其拆分為四個部分,分別記憶每個字的意義,然后再將其組合起來。此外,可以通過與實際生活中的例子相結合,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揆時度勢是一個與領導能力和決策能力相關的成語,學習揆時度勢可以幫助我們在面對復雜的情況時,能夠準確地分析形勢,做出正確的決策。深入學習揆時度勢還可以了解更多關于歷史、政治和商業方面的知識,以及如何應對不同的挑戰和機遇。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揆時度勢,才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2. 初中生:我覺得揆時度勢很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
3. 高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揆時度勢,及時調整學習方法,以應對高考的挑戰。
4. 大學生:在創業的道路上,我們需要揆時度勢,抓住市場的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