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蟇黏
成語(Idiom):蝦蟇黏
發音(Pronunciation):xiā má n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言行粘滯、不靈活或思維僵化,比喻思想陳舊、不開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蝦蟇是一種兩棲動物,它的舌頭非常黏糊。用來比喻人的思想僵化,不愿接受新鮮事物,固執守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那些思想陳舊、不愿接受新觀念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蝦蟇黏最早出現在《南史·劉裕傳》中,原文是“蝦蟇之粘,乃不可去也”。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蝦蟇黏由兩個部分組成,蝦蟇和黏。蝦蟇表示思想僵化,黏表示粘滯不靈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新技術總是蝦蟇黏的,不愿意嘗試。
2. 這個老師的教學方法太蝦蟇黏了,不適合現代學生的需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蝦蟇舌頭的黏糊特性,來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思想僵化的人,就像蝦蟇一樣,舌頭黏黏糊糊,不愿意接受新觀念。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思想僵化、固執守舊相關的成語,如“井底之蛙”、“墨守成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總是蝦蟇黏,不讓我玩新的電子游戲。
2. 初中生:有些老師對新的教學方法蝦蟇黏,不愿意改變。
3. 高中生:一些長輩對年輕人的觀念總是蝦蟇黏,不愿意接受新的思想。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