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得
基本解釋
◎ 只得 zhǐdé
[be obliged to;have to;have no alternative but to] 別無選擇,不得不
我們只得把會議延期
英文翻譯
1.have no alternative but to; be obliged to; have to
詳細解釋
(1).猶僅有,只有。 唐 李商隱 《武夷山》詩:“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簫鼓幾時回。”《儒林外史》第二七回:“他當日來的時候,只得頭上幾莖黃毛,身上還是光光的。” 茅盾 《動搖》一:“那時,他只得三十四歲,正做著縣里育嬰堂董事的父親還沒死, 金鳳 姐尚未買來,兒子只有三歲。”
(2).只好;只能;不得不。《宣和遺事》前集:“ 宋江 統率三十六將,往朝 東岳 ,賽取金爐心愿。朝廷不奈何,只得出榜招諭 宋江 等。” 明 李贄 《復晉川翁書》:“倘其父終不肯變,亦只得隨順其間,相幾而動。”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腹中生了蛔蟲,弄得黃瘦異常,只得經常用草藥蒸雞肝當飯。”
成語(Idiom):只得(zhǐ dé)
發音(Pronunciation):zhǐ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只能,不得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表示沒有其他選擇,只能接受或做某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無奈、無法改變現狀的情況,表示別無選擇,只能接受現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了一個故事,說楚漢相爭時,項羽的部下范增因為反對項羽放棄咸陽而被項羽懷疑,最終被迫投降劉邦。此后,范增寫了一篇《諫逐客書》,表達了自己的無奈和不得已的選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只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不愿意,但為了生計,只得離開家鄉去外地打工。
2. 考試前沒有復習,只得硬著頭皮去應對。
3. 雖然很辛苦,但為了孩子的教育,他只得加班賺更多的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只得”理解為“只剩下一個選擇”的意思。可以用一種有點無奈的口吻說出這個成語,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只得”相近的成語,如“別無選擇”、“無可奈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爸爸不讓我玩電腦游戲,只得去寫作業。
2. 初中生(13-15歲):為了考上理想的高中,我只得放棄了很多娛樂活動。
3. 高中生(16-18歲):為了實現夢想,我只得放棄了和朋友一起出去玩的機會。
4. 大學生及以上:為了追求自己的事業,我只得辭去了穩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