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鞲
基本解釋
(1).巾褠。頭巾和單衣,為古代士人之盛服。《宋書·毛脩之傳》:“吾昔在南, 殷 尚幼少。我得歸罪之日,便應巾韝到門邪!” 唐 劉禹錫 《連州刺史廳壁記》:“曩之騎竹馬北向相傒者,咸任郡縣,巾韝來迎。”
(2).借指士人。 宋 王安石 《北客置酒》詩:“紫衣操鼎置客前,巾韝稻飯隨粱饘。”
(3).見“ 巾鞲 ”。
亦作“ 巾韝 ”。頭巾和臂衣,古代武士所服。《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二》:“將軍得勝歸,士卒還故鄉。父母見 木蘭 ,喜極成悲傷。 木蘭 能承父母顏,卻卸巾鞲理絲簧。”按,此詩即 唐 韋元甫 所作《木蘭歌》,鞲,《全唐詩》本作“韝”。
成語(Idiom):巾鞲(jīn gōu)
發音(Pronunciation):jīn gō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物體外表破舊、不整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巾鞲是由“巾”和“鞲”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巾”指的是頭巾,鞲指的是古代用來裝水或食物的皮袋。這個成語形容人或物體外表破舊、不整潔,比喻人的形象或物體的狀態不好,不整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巾鞲一詞多用于形容人的衣著、容貌或物體的破舊不堪,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形象不整潔,或者描述物體的狀態不好,不整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巾鞲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孟子·告子上》中。故事講述了孟子的學生告訴孟子,他的學問雖然很好,但是他的衣著卻很破舊,像一個巾鞲一樣。孟子聽后很高興,因為他覺得這個學生把學問看得比衣著更重要,所以他贊揚這個學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巾鞲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衣服又臟又破,整個人看起來就像個巾鞲。
2. 這個房子已經廢棄很久了,看起來像個巾鞲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巾鞲這個成語與破舊不整潔的形象聯系起來,通過想象一個人或物體的外表非常破舊不整潔的樣子,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形容人或物體外表有關的成語,如“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書包破舊不堪,就像個巾鞲一樣。
2. 初中生:這個人穿著臟兮兮的衣服,看起來就像個巾鞲。
3. 高中生:她的外表雖然巾鞲,但內心卻充滿了智慧和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