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拒
成語(Idiom):擁護拒絕(yōng hù jù jué)
發音(Pronunciation):yōng hù jù ju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擁護指支持、贊成,拒絕指不接受、不同意。擁護拒絕表示既支持又拒絕,表示在某種情況下既同意又不同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擁護拒絕是指在面對某個問題或者做出某個決定時,既有支持的態度,又有拒絕的態度。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需要權衡利弊、權威或者觀點不一致的情況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擁護拒絕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個問題上既贊同又反對,或者在某個決策中猶豫不決。它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對于某個問題思考細致、權衡利弊,也可以用來指責一個人在決策中優柔寡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擁護拒絕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楊震傳》中。據傳,楊震是東漢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學者,他在擔任官職時,曾經遇到一個重要的決策問題,他在會議上既表示支持,又表示反對,最終沒有做出明確的決策。后來,人們就用“擁護拒絕”來形容這種既贊同又反對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擁護拒絕是一個由兩個意義相對的詞組成的成語,表示一種矛盾的心理狀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討論中,他對這個提議既擁護又拒絕,不知道該怎么決定。
2. 他對這個問題擁護拒絕,一會兒說同意,一會兒又說不同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把“擁護拒絕”拆分成兩個詞來記憶。擁護表示支持、贊成,拒絕表示不接受、不同意。可以通過形象化的方式來記憶,比如想象一個人左手擁護著某個東西,右手拒絕著某個東西,表示他在心里既贊同又反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擁護拒絕這個成語可以引申為更廣泛的意義,表示一個人在決策或者選擇時猶豫不決,思考周全。這也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更全面地分析和評估不同的選項。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對這個游戲擁護拒絕,因為它既好玩又浪費時間。
2. 初中生:老師提出的這個活動我擁護拒絕,因為我覺得有一些不公平的地方。
3. 高中生:對于大學的選擇,我感到擁護拒絕,因為我既想去一個好的學校,又想離家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