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書
基本解釋
指《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四部儒家的經(jīng)典。此四書是 孔子 、 曾子 、 子思 、 孟子 的言行錄,故合稱“四子書”。 清 邵懿辰 《儀宋堂后記》:“ 明太祖 既一海內(nèi),與其佐 劉基 ,以‘四子書’章義試士。行之五百年不改,以至於今。”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九:“余撰《文勤神道碑》,即據(jù)其子 儒卿 等所撰行狀,言公年十有一,‘四子書’、‘十三經(jīng)’皆卒讀。”亦省作“ 四子 ”。《朱子語類》卷一○五:“‘四子’,‘六經(jīng)’之階梯;《近思録》,‘四子’之階梯。” 清 薛福成 《選舉論中》:“常科以待天下佔畢之士,試策論;論仍以‘四子’、‘五經(jīng)’命題,特易其體格而已;策則參問古今事。”參見“ 四書 ”。
四子書(sì zǐ shū)
發(fā)音(sì zǐ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部儒家經(jīng)典著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子書是指儒家經(jīng)典著作中的四部書籍,分別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四部書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來源,對中國文化和社會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們被視為儒家思想的經(jīng)典之作,被廣泛傳播和研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四子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常常在教育、學術(shù)、文化交流等場合中被引用和討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四子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興起和發(fā)展。這四部書是由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創(chuàng)作的,他們通過論述人倫道德、政治理念等方面的思想,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子書的結(jié)構(gòu)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別是“四子”和“書”。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學識淵博,精通四子書。
2. 這位教授將四子書的精華傳授給了學生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四個字分別與四位儒家經(jīng)典著作聯(lián)系起來進行記憶。例如,將“四子”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進行關(guān)聯(lián),可以幫助記憶和理解四子書的含義和重要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儒家思想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感興趣,可以進一步研究四子書的內(nèi)容,了解其思想內(nèi)涵和影響。同時,還可以學習其他儒家經(jīng)典著作,如《尚書》、《禮記》等,以加深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正在讀四子書中的《論語》,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2. 初中生:老師讓我們研究四子書的思想,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
3. 高中生:四子書是中國古代儒家經(jīng)典著作,對于了解中國文化和思想有著重要的作用。
4. 大學生:我正在深入研究四子書的內(nèi)容,希望能夠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