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遒
成語(Idiom):警遒
發音(Pronunciation):jǐng zh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警覺敏捷,行動迅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警遒是由“警”和“遒”兩個字組成。警指警惕、警覺,遒指疾速、迅捷。警遒形容人警覺敏捷,行動迅速,反應敏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人的行動、思維敏捷,反應迅速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軍隊、警察等執行任務時的機敏和迅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有一則故事,描述了淮陰侯劉邦在與項羽之間的戰爭中,劉邦的部將韓信兵敗被追擊的情景。韓信被敵人追得很緊,但他沒有被嚇倒,而是冷靜地觀察敵情,隨即采取了迅速的反擊行動,成功擺脫了敵人的追捕。劉邦看到韓信的表現后,贊嘆道:“韓信真是警遒之將!”從此,警遒成為形容人行動迅速、警覺敏捷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危急關頭表現出了警遒的智慧和勇氣。
2. 這支特種部隊成員都是身手敏捷,警遒過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警遒可以聯想為“警報”和“迅捷”,想象一個人在接到警報后迅速行動的場景,有助于記憶警遒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警覺敏捷、行動迅速相關的成語,如“機警如斯”、“迅捷如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在跳繩比賽中表現得很警遒,連續跳了100下。
2. 初中生:他在足球比賽中的反應非常警遒,每次都能迅速搶到球。
3. 高中生:考試前他的復習效率很高,警遒地完成了所有的題目。
4. 大學生:實習期間,他在工作中展現出了警遒的素質,得到了導師的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