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蹻經
基本解釋
道教談飛行術的經典。《云笈七籤》卷一○六:“﹝ 紫陽真人 周君內 ﹞聞 蒙山 欒先生 能讀《龍蹻經》,遂往尋之。”亦省稱“ 龍蹻 ”。 唐 皮日休 《曉次神景宮》詩:“存心服燕胎,叩齒讀《龍蹻》。”
成語(Idiom):龍蹻經(lóng qiáo jīng)
發音(Pronunciation):lóng qiáo j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做事情有遠見卓識,胸懷大志,能夠超越常人,達到高峰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龍蹻經這個成語來源于《漢書·董仲舒傳》。其中的“龍蹻”是指龍的爪子,象征著高傲和威嚴。而“經”則是指經書,代表著學識和智慧。因此,龍蹻經形容那些具有卓越才智和遠見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龍蹻經常用來形容那些在某個領域或某項事業上有杰出成就的人。可以用來夸獎某人的智慧和才能,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團隊或組織的領導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董仲舒是西漢時期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年輕時曾經參加科舉考試,但是由于家境貧寒,無法購買書籍,只能借閱他人的書。他經常去一位官員的家中借書,但是這位官員很傲慢,總是用腳踢開門讓董仲舒進去。董仲舒雖然受到了侮辱,但是他并沒有因此而灰心喪志,而是通過借書來學習,最終成為一位卓越的學者和政治家。因此,后人用“龍蹻經”來形容那些具有卓越才智和遠見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我們公司的龍蹻經,能夠帶領團隊取得很好的成績。
2. 這位科學家憑借著自己的龍蹻經,成功地解決了這個難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龍蹲著讀書”,形象地表示一個人具有高才能和智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古代的學者和政治家,如董仲舒等人的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和背后的文化內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爸爸是我的龍蹻經,他總是幫助我解決問題。
2. 初中生:我希望將來成為一名龍蹻經,為社會做出貢獻。
3. 高中生:這個學校的校長是一位真正的龍蹻經,他為學校帶來了很多改變。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學生領導,我要發揮自己的龍蹻經,帶領同學們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