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智
基本解釋
(1).謂不運用其智。《呂氏春秋·分職》:“夫君也者,處處服素而無智,故能使眾智也……無智、無能、無為,此君之所執也。” 晉 支遁 《大小品對比要抄序》:“無物於物,故能齊於物;無智於智,故能運於智。”
(2).愚蠢,無知。《南史·虞寄傳》:“客有造其父,遇 寄 於門,嘲曰:‘郎子姓 虞 ,必當無智。’ 寄 應聲曰:‘文字不辨,豈得非愚!’客大慚。” 許地山 《綴網勞蛛》:“咄咄!貪得而無智的小蟲。” 蕭軍 《羊》二:“偷羊賊每次經過我的門前,不再那樣無智和生疏,他總是笑著的。”
成語(Idiom):無智
發音(Pronunciation):wú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智慧、缺乏聰明才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人愚笨無能,缺乏智慧和才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某人思維遲鈍、無法理解事物的本質或無法做出明智的決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智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六年》中,原文為“智無所及”。后來,人們將“智無所及”簡化為“無智”,用來形容某人缺乏智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智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這個人真是無智,做事總是不經思考。
2. 這個團隊的領導無智,導致項目一直無法順利進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無智”與“無知”相對比,通過對比記憶,幫助記住無智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無能為力”、“無知者無畏”等,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2. 了解相關的故事和典故,如《左傳》中的其他故事,以及與智慧相關的故事和寓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數學成績很差,真是無智。
2. 初中生:他這么笨,真是無智可言。
3. 高中生:他的決策總是錯誤的,真是無智之舉。
4. 大學生:他的思維太遲鈍了,完全是無智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