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鑿壞而遁(záo huài ér dùn)
發音(Pronunciation):záo huài ér dù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鑿子破壞,然后逃走。形容做了壞事后逃避責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鑿壞而遁是一個四字成語,由“鑿壞”和“而遁”兩個部分組成。其中,“鑿壞”指的是用鑿子破壞,而“而遁”表示逃走。整個成語的意思是犯了錯誤或者做了壞事后立即逃避責任,不承擔后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做了錯事后不敢承認,而是選擇逃避責任的人。它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情境,比如描述一個人在工作中犯了錯誤后不敢面對上司,選擇逃避;或者形容一個人在家庭中犯了錯誤后不敢承認,而是選擇逃避責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鑿壞而遁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平津侯者列傳》中。據說,戰國時期,有一位叫平津侯的人,他的兒子犯了罪,被追捕。為了逃脫懲罰,他用鑿子故意破壞了墻壁,然后逃走了。因此,人們用“鑿壞而遁”來形容逃避責任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鑿壞而遁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動詞和一個連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明知道是自己的錯誤,卻鑿壞而遁。
2. 當事人在發現自己犯了錯誤后,選擇了鑿壞而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鑿壞而遁”與逃跑的場景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犯了錯誤后,用鑿子故意破壞了墻壁,然后迅速逃走,逃避責任的情景。通過將情景與成語聯系起來,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逃避責任相關的成語,如“推諉扯皮”、“抱頭鼠竄”等。了解這些成語的意義和用法,可以提高對于逃避責任行為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做錯了事情,但是我不想承認,于是選擇了鑿壞而遁。
2. 初中生:當老師問起我為什么沒有完成作業時,我感到害怕,于是鑿壞而遁。
3. 高中生:我明明知道自己犯了錯誤,但是我不敢面對現實,只能鑿壞而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