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兒
成語(Idiom):蠟燭有燈兒
發音(Pronunciation):là zhú yǒu dēng ér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心地善良,樂于助人,具有同情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中的“蠟燭”指的是照明的燈,而“燈兒”表示心靈。整個成語的意思是,就像蠟燭照亮周圍的環境一樣,善良的人會照亮他人的心靈,給他人帶來溫暖和幫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慈善熱心,樂于幫助他人的特點和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東籬樂府·病中作》:“蠟燭有燈兒,人便有心肝。”意思是蠟燭有了燈火,就能照亮周圍的環境,人也有了心肝,就能感受到他人的苦樂。后來,這句話就演變成了成語,“蠟燭有燈兒”。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有 + 燈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蠟燭有燈兒的人,總是樂于幫助別人。
2. 她的品德高尚,真是蠟燭有燈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蠟燭有燈兒”這個成語與善良、樂于助人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圖像,幫助記憶。可以想象一個蠟燭照亮周圍的環境,同時心靈也會因為善良而照亮。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善良如蠟”、“心靈之燈”等,加深對善良和同情心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是個蠟燭有燈兒的人,經常幫助同學們解決問題。
2. 初中生:他的品德很好,真是蠟燭有燈兒。
3. 高中生:作為學生會的一員,我希望能成為蠟燭有燈兒的人,為同學們提供幫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