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貢
成語(Idiom):通貢(tōng gòng)
發音(Pronunciation):tōng gò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相互進貢,互相交流貢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通貢是指各國互相進貢,互通有無,互相交流貢獻。形容各國和睦相處,互相交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國家、組織或個人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互相貢獻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通貢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三年》中。當時,齊國和晉國之間互相進貢,互通有無,互相交流貢獻,以維護兩國之間的友好關系。后來,通貢逐漸成為形容國家、組織或個人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互相貢獻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通貢的結構是“形容詞 + 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各國應該互相通貢,共同發展。
2. 這個項目的成功離不開各方的通貢。
3. 我們要加強與其他國家的通貢,促進合作共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通貢”記憶為“互通有無,互相交流貢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有關中國古代國際交流的歷史,了解中國古代的外交政策和國際貿易。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互相通貢,一起做好團隊作業。
2. 初中生:不同國家之間要互相通貢,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3. 高中生:在國際合作中,通貢是實現共同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4. 大學生:在國際貿易中,各國應該互相通貢,實現互利共贏。
5. 成年人:在工作中,團隊成員之間要互相通貢,共同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