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鱉
基本解釋
同“石鼈”。
(1).盛石下沉水底以系浮橋的大木箱。《晉書·成都王穎傳》:“進軍屯 河 南,阻 清水 為壘,造浮橋以通 河 北,以大木函盛石,沉之以繫橋,名曰石鱉。”
(2).鱉形石。 唐 馮贄 《云仙雜記》卷四:“ 高郢 夜課於 豐亭 ,忽見一鱉在案上,視之,石也。 郢 異其事,取千題,散置楮中禱祝,令石鱉銜之,以卜來事。既而石鱉舉頭,乃是《沙洲獨鳥賦》。題出果然,其年首選。”
(3).鱉的化石。
英文翻譯
1.【醫】chiton fossil
成語(Idiom):石鱉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bi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堅硬不動的石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石鱉是一個由“石”和“鱉”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石鱉的基本含義是指堅硬不動的石頭,形容人或事物固執不變、不易動搖的狀態。它常用來形容人的性格倔強、心意堅定,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穩定性和不易改變的特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石鱉可以用在各種場景中,尤其適用于描述那些在困境中仍然保持堅強和不屈不撓的人。例如,當描述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時堅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則,可以說他像一塊石鱉一樣堅定不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石鱉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石鱉遇雨》。故事中,一只石鱉被大雨沖刷了很久,但它依然堅持在原地不動。最終,雨水停止了,石鱉變得更加堅硬。這個故事寓意著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堅持不懈的毅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石鱉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石”表示石頭,而“鱉”表示鱉。通過將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像一塊石鱉一樣,對自己的決定始終堅持不變。
2. 這座城市的文化傳統像一塊石鱉,歷史悠久而不易改變。
3. 老師的教誨讓我堅如石鱉,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能勇往直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石鱉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塊堅硬的石頭上面爬著一只鱉,而這只鱉就像是粘在石頭上一樣,無法移動。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石鱉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石鱉相關的成語,例如“石破天驚”、“石沉大海”等。這些成語都與石頭有關,可以進一步擴展對石鱉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像一塊石鱉一樣,不怕困難,努力學習。
2. 初中生:他的思維像一塊石鱉,不容易被別人的意見所左右。
3. 高中生:在面對高考的壓力時,我要像一塊石鱉一樣堅定不移,不被外界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