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法
基本解釋
(1).謂交付法司論罪。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三:“ 襄州 胡延慶 得一龜,以丹漆書其腹曰‘天子萬萬年’以進之。鳳閣侍郎 李昭德 以刀刮之并盡,奏請付法。 則天 曰:‘此非惡心也。’捨而勿問。”《太平廣記》卷三○九引 唐 谷神子 《博異記·張遵言》:“前者夜叉 牛叔良 等七人,為追 張遵言 不到,盡以付法。”
(2).指傳授佛法。《五燈會元·西天祖師·四祖優波毱多尊者》:“﹝尊者﹞復謂曰: 如來 以大法眼藏次第傳授,以至於我,今復付汝。聽吾偈言:心自本來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付法已,乃踴身虛空,呈十八變,卻復本座,跏趺而逝。”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九講:“他( 弘忍 )也要效法老師的作風,保持以前單傳的方式,而 慧能 恰巧也是那樣純樸,所以說他單獨付法給 慧能 ,這是有可能的。”
成語(Idiom):付法(fù fǎ)
發音(Pronunciation):fù f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按照法律規定進行處罰或判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付法是一個動詞短語,由“付”和“法”兩個漢字組成。付指執行、實施的意思,法指法律。付法的基本含義是按照法律規定進行處罰或判決。這個成語強調了法律的權威和不可違背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付法常用于描述司法部門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理的情景。它可以用來指責或批評違法者,也可以用來贊揚法律的公正和權威。例如,在新聞報道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付法懲治犯罪”、“依法付諸實施”等類似的表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付法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或傳說。它是由“付”和“法”兩個常用的漢字組成,表示按照法律進行處罰或判決。這個成語的形成和使用與中國古代社會的法律制度有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付法是一個動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按照法律規定,對于犯罪行為必須付法。
2. 面對社會不法之徒,我們要堅決付法,維護社會的安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法官在法庭上宣判,手持法槌,正式宣布付法。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法律和司法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法網恢恢”、“法不阿貴”等。這些成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法律和司法制度。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做錯事情就要付法承擔后果。
2. 初中生:我們學習法律知識,明白了犯罪行為必須付法。
3. 高中生:在法治社會中,每個人都應該遵守法律規定,否則要付法。
以上是關于成語“付法”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