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虛
基本解釋
(1).猶饑荒。飢,通“ 饑 ”。《后漢書·左雄傳》:“今 青州 飢虛,盜賊未息,民有乏絶,上求稟貸。”
(2).謂腹中空虛而飢餓。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寒無氈被,抱犬而臥,犬亦飢虛,起行盜食。”
腹中空虛而飢餓。饑,通“ 飢 ”。喻指殷切期待,如飢似渴。《三國志·魏志·邴原傳》“ 太祖 征 吳 , 原 從行,卒” 裴松之 注引 晉 杜篤 《邴原別傳》:“賢者誠難測度!孤謂君將不能來,而遠自屈,誠副饑虛之心。”
成語(Idiom):饑虛(jī xū)
發音(Pronunciation):jī x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饑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饑虛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饑表示饑餓,虛表示空虛。它的基本含義是形容非常饑餓的狀態,指人餓得沒有一點兒力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饑虛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非常饑餓,餓得沒有力氣。可以用于描述長時間未進食或因為饑餓而感到無力的情況。在口語和文學作品中都可以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王濟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王濟是晉朝的一位官員,他非常勤奮,經常在夜里工作到很晚。有一天,他因為工作繁忙忘記了吃飯,結果餓得非常厲害。他的同事看到他餓得沒有一點力氣,就用“饑虛”來形容他。從此,這個成語就流傳了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饑虛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連續工作了一整天,餓得饑虛,連站都站不穩了。
2. 學習要注意合理安排飲食,不要餓到饑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餓得沒有一點力氣,站不穩,就像是一個空虛的身體。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飲食相關的成語,如“饑不擇食”、“饑不擇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玩得太開心了,一直忘記了吃飯,突然感到饑虛。
2. 初中生:他參加了一個長時間的比賽,比賽結束時已經饑虛得站不起來了。
3. 高中生:為了備考,他連續幾天幾夜都在學習,饑虛得連吃飯的力氣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