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
基本解釋
◎ 石刻 shíkè
(1) [carved stone]∶刻著文字、圖畫的碑碣等石制品或石壁
(2) [stone inscription]∶石碑或其石制品上面刻的文字、圖畫
英文翻譯
1.lithoglyph; stonecutting; carved stone; stone inscription
詳細解釋
(1).刻有文字、圖畫的碑碣或石壁。亦指上面所刻字畫的拓本。《史記·秦始皇本紀》:“作 瑯邪臺 ,立石刻,頌 秦 德,明得意。” 宋 黃庭堅 《書磨崖碑后》:“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鬢成絲。” 金 元好問 《濟南雜詩》之五:“石刻燒殘讌集辭,雄樓杰觀想當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四·讀書臺》:“ 濟南 近有人耕田間,掘得‘讀書臺’三字石刻。” 魯迅 《南腔北調集·“連環圖畫”辯護》:“ 宋 人的《唐風圖》和《耕織圖》,現在還可找到印本和石刻。”
(2).鐫雕石制品。《人民日報》1959.9.19:“有些技藝精湛的石刻藝人,只能背上幾塊石頭,天涯海角到處流浪。”
成語(Idiom):石刻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k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石刻是指在石頭上雕刻出的藝術作品或文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石刻是中國傳統的藝術形式之一,它通過在石頭上雕刻出各種圖案、文字和造型,展示出藝術家的才華和技藝。石刻作品通常以石碑、石像、石壁等形式存在,它們既具有實用的功能,如紀念碑、墓碑等,也具有裝飾性和藝術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石刻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文字或圖案雕刻的精細和藝術價值。它可以用于討論藝術品的制作工藝、形式美和技術難度,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才華和技藝的高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石刻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石刻藝術。在古代,石刻是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被廣泛應用于建筑、紀念碑、墓葬等領域。由于石刻需要經過精細的雕刻過程,因此它往往被視為一種高超的藝術技藝,成為人們贊美才華和技藝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石刻是一個名詞短語,由“石”和“刻”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字寫得像石刻一樣,非常工整。
2. 這幅畫的線條刻畫得非常細膩,簡直就像石刻一樣。
3. 這座石刻是明代藝術家劉彥斌的杰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石刻的形象與實際的石刻作品聯系起來,例如想象一個雕刻精細的石頭上刻著“石刻”這兩個字,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石刻藝術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著名石刻作品,如大禹治水石刻、龍門石窟等,并了解更多關于石刻藝術的歷史和發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去過一座石刻公園,里面有很多古代的石頭雕刻。
2. 初中生:他的書法寫得非常好,就像石刻一樣工整。
3. 高中生:這幅畫的線條刻畫得非常細膩,簡直就像石刻一樣精美。
4. 大學生:他的雕刻技藝非常高超,他的作品就像是石刻一樣精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