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不拈豎不抬
成語(Idiom):橫不拈豎不抬
發音(Pronunciation):héng bù niān shù bù t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態度傲慢,不肯低頭或讓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橫不拈豎不抬是指一個人的態度傲慢自大,不肯低頭或讓步。無論是面對別人的意見或者是遇到困難,都不愿意屈服或改變自己的立場。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的固執和不屈服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問題或困境時的態度。可以用于形容人際關系中的沖突,或者描述一個人在工作或學習中的固執和不屈服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橫不拈豎不抬的成語源于《孟子·公孫丑下》:“橫不拈,豎不抬,弟子孰為能之?”這句話是孟子用來批評公孫丑的傲慢態度。公孫丑是孟子的學生,但他卻不肯低頭或讓步,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固執立場。孟子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公孫丑的態度,批評他的自大和不屈服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橫不拈豎不抬是由兩個反義詞組成的,橫和拈、豎和抬,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不愿低頭或讓步的態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別人的建議總是橫不拈豎不抬,不肯聽取任何意見。
2. 面對困境,他橫不拈豎不抬,始終堅持自己的立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與一個人固執不屈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時,頭也不低,身體也不抬,保持著傲慢的姿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態度和固執相關的成語,如“固執己見”、“一意孤行”等,來擴大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游戲中輸了,但橫不拈豎不抬,不承認自己失敗。
2. 初中生:她對老師的批評總是橫不拈豎不抬,不愿改正自己的錯誤。
3. 高中生:他在與同學的爭論中橫不拈豎不抬,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
4. 大學生:面對挑戰,他橫不拈豎不抬,努力證明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