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句
成語(Idiom):足句
發音(Pronunciation):zú j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詩詞的韻腳完整,沒有缺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足句是指古代詩詞中的韻腳完整,沒有缺失。在古代詩詞創作中,韻腳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要素,能夠增加作品的音韻美和韻律感。如果一個詩句的韻腳完整,沒有缺失,那么就被稱為“足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足句一詞主要用于文學、語言學等相關領域的討論和研究。在學習古代詩詞創作和欣賞中,我們可以用足句來評價一首詩詞的音韻美和韻律感,以及詩人的技巧和功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足句一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小宛》中的《采葑》一篇。其中有一句“采葑采菲,無以下家”,這句詩中的“家”字的韻腳與前面的“菲”字相呼應,形成了完整的韻腳。后來人們將這種完整的韻腳稱為“足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足句是一個名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固定的搭配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詩詞寫得很好,每一句都是足句。
2. 這首詩的足句之處在于其韻腳的完整和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其他與韻腳相關的詞語進行聯想記憶,如“韻腳”、“完整”等詞語,幫助記憶足句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古代詩詞創作和欣賞,了解更多與韻腳和韻律相關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詩詞比賽中寫了一首足句的詩,老師夸獎了我。
2. 初中生:老師要求我們寫一篇關于足句的作文,我覺得很有挑戰。
3. 高中生:我們在文學課上討論了足句的運用,感覺更加了解古代詩詞的韻律之美。
4. 大學生:在研究古代詩詞時,我們分析了足句的作用和意義,深入探討了其在文學創作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