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桑捻(sāng niǎn)
發音(Pronunciation):sāng n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言行舉止不端正,不正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桑捻,古代指桑蠶吐絲時的動作,比喻人言行不正派,不端正。意思是指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不端正,不守規矩,沒有廉恥之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行不端正,不誠實,不守法律法規的行為。適用于批評、諷刺、警示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逍遙游》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桑蠶吐絲的動作。《逍遙游》中說:“桑者,蠶食也,為蛾子取絲,以為己服。絲者,蠶吐也,以為己業。捻者,蠶結也。” 意思是桑樹是蠶蟲的食物,蠶蟲吃桑樹葉后吐絲,用來做成服裝,也是它們的職業。桑捻就是蠶蟲結絲的動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平時說話總是撒謊,真是個桑捻的人。
2. 這個人看似正派,實際上是個桑捻之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桑捻”與蠶食、吐絲、結絲等相關的形象聯想在一起,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桑捻”相關的成語,如“桑榆之景”、“桑梓之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經常作弊,是個桑捻的人。
2. 初中生:這個同學不守規矩,言行舉止很桑捻。
3. 高中生:他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真是個桑捻之徒。
4. 大學生:在職場上,遇到桑捻的人要慎重相處,以免受到牽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