蓐醫
成語(Idiom):蓐醫(rù yī)
發音(Pronunciation):rù y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的醫生或救護人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蓐醫源自古代,意為“躺在產婦蓐上接生的醫生”。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勇敢地幫助他人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蓐醫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在緊急時刻挺身而出的醫生、護士、救護人員等,也可以用來形容在其他領域中冒險救人、英勇無畏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蓐醫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醫學實踐。在古代,婦女在分娩時通常躺在一個特制的產婦蓐上,由醫生或助產士進行接生。在緊急情況下,醫生需要迅速行動,挺身而出,救助產婦和胎兒。因此,蓐醫這個成語就形容了這種勇敢無畏的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蓐醫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聲成語,其中“蓐”是名詞,意為“產婦躺的床”,“醫”是動詞,意為“醫治,救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地震中,有很多蓐醫奮不顧身地沖進廢墟救人。
2. 這位蓐醫在醫院工作多年,經驗豐富,技術精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蓐醫”這個成語的發音和形象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醫生勇敢地躺在產婦蓐上,救助產婦和胎兒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英勇無畏”、“舍己救人”等,來擴展對于勇敢行為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蓐醫,救了很多生病的小動物。
2. 初中生:在地震中,蓐醫們冒著生命危險去救助受傷的人。
3. 高中生:這位蓐醫在醫院工作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