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友
基本解釋
(1).沒有朋友。《禮記·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宋 蘇軾 《答程天侔書》之一:“此間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然亦未易悉數,大率皆無耳。”
(2).謂不要結交某種朋友。《論語·學而》:“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朱熹 集注:“無、毋通,禁止辭也。友所以輔仁,不如己,則無益而有損。”
(3).猶虛無。《漢書·司馬相如傳下》:“乘虛亡而上遐兮,超無友而獨存。” 王先謙 補注:“ 宋祁 曰:‘友字, 浙 本作有字。’《史記》作友,或作有。案,‘獨存’不勞更言無友,作有者是。 宋 蘇軾 詩‘超世無有我獨行’,即用此賦意。”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十篇:“惟彼大人,居於中州,悲世迫隘,於是輕舉,乘虛無,超無友,亦忘天地,而乃獨存也。”
成語(Idiom):無友
發音(Pronunciation):wú y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沒有朋友或沒有可以依靠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友是指沒有朋友或沒有可以依靠的人。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在困難時無法得到他人的幫助和支持,感到孤立無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困境中沒有任何可以信賴的人。也可以用來警示人們在平時要多交朋友,以防止在困難時無人幫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友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范睢蔡澤列傳》。故事中,范睢是戰國時期的一個智者,他和蔡澤是很好的朋友。有一次,蔡澤犯了罪被判處死刑,范睢為了保護蔡澤,冒著生命危險去求情。然而,范睢的請求被拒絕了,蔡澤最終還是被處決了。范睢為了表達對蔡澤的深深思念和悔過,寫下了“無友”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友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無”和“友”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外地生活多年,沒有家人也沒有朋友,真是無友可言。
2. 在困難的時候,他發現原來自己是無友的,沒有人愿意幫助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無友”這個成語與“無憂”相對比來記憶。無友表示沒有朋友,而無憂則表示沒有煩惱。通過對比記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友誼相關的成語,如“知己如寶”、“交心投筆”等,可以幫助進一步理解和運用無友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新學校沒有朋友,感覺好像無友一樣。
2. 初中生:他在班級里沒有人喜歡他,所以他覺得自己是無友的。
3. 高中生:我在考試前沒有人幫我復習,感覺自己是無友可言。
4. 大學生:他遠離家鄉去讀書,剛開始的時候感到無友寂寞。
5. 成年人:在職場上,如果你沒有人可以依靠,你就會感到無友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