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度
基本解釋
(1).謂失去分寸。《管子·內業》:“忿怒之失度,乃為之圖。” 尹知章 注:“若忿怒過度,則常圖而去之。”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八:“古之誡者,但恐湎淫失度爾。”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二:“ 萬歷 后作小題文字,有諧謔失度,浮艷不雅者。” 孫犁 《澹定集·與友人論傳記》:“當然,年代久遠,也容易傳聞異詞,毀譽失度。”
(2).猶言失去法度。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治家》:“ 梁 孝元 世,有中書舍人,治家失度,而過嚴刻。”
(3).失態。 漢 班固 《西都賦》:“舍櫺檻而卻倚,若顛墜而復稽。魂怳怳以失度,巡迴涂而下低。”《警世通言·崔衙內白鷂招妖》:“﹝貴妃﹞冠髮散亂,語言失度,錯呼圣上為郎君。”
成語(Idiom):失度(shī dù)
發音(Pronunciation):shī d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失去了適度、恰當的度量或分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失度指的是在言行舉止中失去了恰當的度量或分寸,過分或不足都會導致不好的結果。這個成語強調了在人際交往和行為舉止中應該注意適度,不過分、不過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失度這個成語常用于批評或警示他人在言行舉止中要注意適度。它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言語、行為或態度上過分或不恰當,也可以用來表達對某種行為的不滿或批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失度這個成語的故事并不多見,但它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化中對適度和分寸的重視。在中國古代文化中,適度和分寸被視為重要的道德準則,追求平衡和諧的處世原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失度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失”表示失去,失去適度的意思;“度”表示適度、恰當的度量或分寸。這兩個字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失度”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宴會上的酒量失度,導致鬧出了很多笑話。
2. 她的言辭失度,激怒了許多人。
3. 這位領導的行為失度,引起了公眾的不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為了記憶失度這個成語,可以將其與適度、分寸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行為舉止中失去了適度和分寸,過分或不足都會導致不好的結果,從而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失度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文化中對適度和分寸的重視,以及與之相關的成語和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課堂上的行為失度,老師批評了他。
2. 初中生:她的言辭失度,傷害了同學的感情。
3. 高中生:他的行為失度,給自己的未來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4. 大學生:他的聚會舉辦得失度,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
5. 成年人:他的態度失度,讓人感到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