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jì wèn zhī xué ㄐㄧˋ ㄨㄣˋ ㄓㄧ ㄒㄩㄝˊ記問之學(記問之學)
指為應付他人之問難而預為之記誦之學。謂無真知之學。《禮記·學記》:“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 鄭玄 注:“記問,謂豫誦雜難雜説,至講時為學者論之。此或時師不心解,或學者所未能問。” 宋 韓元吉 《一經齋銘序》:“ 西漢 去古未遠,故大儒 董仲舒 之流,皆號為能通一經,而其言粹然,與經無擇。后世記問之學,不逮遠矣。”《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伯牙 聽見他對答如流,猶恐是記問之學。”《冷眼觀》第十二回:“我不過記問之學,實在不是個里手。”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記問之學
成語(Idiom):記問之學(jì wèn zhī xué)
發音(Pronunciation):jì wèn zhī xu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記住所問之事,增長學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記問之學是指通過不斷的提問和記憶,來增長學問的過程。它強調通過積極的思考和深入地探究問題,使自己的知識不斷豐富和深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鼓勵人們通過積極的思考和不斷的學習來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記問之學最早出現在《論語·述而》中,是孔子對于學習方法的一種闡述。孔子認為,學習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要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不斷地追問和探索,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記問之學是由“記”、“問”、“之”和“學”四個字組成的,其中“記”表示記住,記憶;“問”表示提問,探索;“之”是一個連詞,表示關系;“學”表示學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堅持記問之學,所以知識非常豐富。
2. 記問之學是一種很有效的學習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知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記問之學與自己的學習經歷相結合,找到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例如,可以嘗試將問題寫下來,然后通過不斷回答和復習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孔子的其他學習理念和思想,深入探索記問之學的實踐方法和應用場景,以及如何在實際學習中運用記問之學來提升學習效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用記問之學來學習新的知識,這樣我就能記得更牢了。
2. 初中生:老師教我們用記問之學來解決問題,這樣我們能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知識。
3. 高中生:在備考時,我經常使用記問之學來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4. 大學生:記問之學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法,它能幫助我更深入地掌握專業知識。
5. 成年人: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記問之學都是一種很有用的學習態度,它能幫助我持續學習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