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厭
基本解釋
(1).令人厭惡;令人生厭。 明 杜濬 《初聞燈船鼓吹歌》:“露零雨下不得退,樂極生悲真可厭。” 茅盾 《子夜》十八:“她自己也何嘗不覺得公館里枯燥可厭呀!”
(2).厭惡,不喜歡。《紅樓夢》第五十回:“可厭 妙玉 為人,我不理他。”
成語(Idiom):可厭(kě yàn)
發音(Pronunciation):kě y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討厭、惡心、令人不愉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可厭指的是令人討厭、惡心或不愉快的事物或行為。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令人不快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行為或性格令人厭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厭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被使用。當你感到某人的行為讓你不快,或者某事讓你感到惡心時,你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表達你的感受。此外,它也可以用來描述某人的性格特點或某種情況下的不愉快經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可厭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莊子·養生主》一書中。據說,有一個叫做呂望的人,他非常討厭看到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條長得非常可怕的蛇,呂望非常害怕并感到惡心。后來,呂望對他的朋友說:“我看到那條蛇真是可厭呀!”從那時起,人們開始使用“可厭”這個成語來形容令人討厭、惡心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可厭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可”表示“可以的”或“能夠的”,第二個字“厭”表示“討厭”或“惡心”。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對他的態度感到可厭。
2. 這個電影中的暴力場面讓我感到可厭。
3. 那個人的行為真是可厭至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要記住“可厭”這個成語,你可以將其與令人討厭的事物或行為聯系起來。想象一下你遇到了一個讓你感到不愉快的情況,并將其與“可厭”這個成語聯系起來。這樣,你就可以更容易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想進一步學習關于“可厭”這個成語的知識,你可以查閱相關的詞典或閱讀相關的文章。了解更多關于這個成語的故事和用法,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它。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歲):我對那個欺負我的同學感到可厭。
2. 初中生(14歲):這個電影的情節太惡心了,我覺得可厭。
3. 高中生(17歲):他的傲慢和自大的個性讓我對他感到可厭。
4. 大學生(20歲):這種虛偽的行為讓我感到可厭。
5. 成年人(30歲):那個人的無禮和粗魯的態度真是令人可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