瘡口
成語(Idiom):瘡口
發音(Pronunciation):chuāng k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傷口剛剛愈合或剛剛痊愈的地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瘡口是由“瘡”和“口”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瘡指皮膚或黏膜上的傷口,口指開口或洞口。瘡口形容傷口剛剛愈合或剛剛痊愈的地方,意味著傷口還很嫩,需要特別保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瘡口常用于形容事物剛剛開始或剛剛結束的狀態,也可以用于形容人剛剛從病痛中恢復的狀態。例如,可以用于形容一個項目剛剛啟動,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剛剛康復,還需要注意保持身體健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瘡口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劉秀傳》中,原文是“瘡口未合,猶可救也”。故事中,劉秀因為受傷而留下了一個傷口,他的妻子陰麗華擔心他的傷口感染,就對他說:“瘡口未合,猶可救也”,意思是傷口還沒有完全愈合,還有救治的機會。后來,這個成語就被引申為形容事物剛剛開始或剛剛結束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傷口還是瘡口,需要注意保護。
2. 這個項目剛剛啟動,還是瘡口階段,需要進一步完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瘡口”想象成一個剛剛愈合的傷口,形象地表示事物剛剛開始或剛剛結束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傷口、痊愈相關的成語,如“創可貼”、“創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膝蓋上有一個瘡口,老師說要保持干凈。
2. 初中生:這個項目還處于瘡口階段,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完善。
3. 高中生:他的傷口已經痊愈,不再是瘡口,可以正常活動了。
4. 大學生:這個公司剛剛成立,還是一個瘡口企業,需要不斷努力才能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