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鼓餒旗靡
發音(Pronunciation):gǔ něi qí m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士氣低落,軍隊潰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鼓,指鼓勵;餒,指氣餒;旗,指軍旗;靡,指破碎。鼓餒旗靡形容士氣低落,軍隊潰敗,一片狼藉的景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戰爭中軍隊士氣低落,戰敗潰散的情景。也可用于比喻其他團體或個人在面對困難時士氣低落,毫無斗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成公十四年》中記載了鼓餒旗靡的故事。公元前630年,魯國與齊國發生戰爭,魯國派遣公子駘帶領軍隊出征。然而,駘雖然是魯國的公子,卻不具備統帥軍隊的能力。在戰斗中,駘的軍隊士氣低落,軍紀松散,最終潰敗。這個故事成為了“鼓餒旗靡”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經歷了連續戰敗后,敵軍的士氣已經鼓餒旗靡。
2. 面對困難,我們不能鼓餒旗靡,應該堅持下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鼓餒旗靡”與戰爭中軍隊士氣低落的情景聯系起來。想象一個軍隊的軍旗破碎,鼓聲停止,士兵們氣餒地散開,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戰爭、士氣相關的成語,如“氣勢洶洶”、“士氣高昂”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比賽中,我們的隊伍遇到了困難,但我們沒有鼓餒旗靡,堅持到了最后。
2. 初中生:盡管學習很難,但我們不能鼓餒旗靡,要努力克服困難。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我們不能鼓餒旗靡,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