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吏
成語(Idiom):酷吏 (kù lì)
發音(Pronunciation):kù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殘暴、苛刻的官吏或治理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酷吏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酷指苛刻、殘酷,吏指官吏。酷吏原指殘暴、苛刻的官吏或治理者,形容他們對待百姓嚴厲無情,不顧民生疾苦。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官員的行為惡劣,對百姓不加留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酷吏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現實生活中的政府官員或者其他有權力的人對待普通民眾的殘暴行為。可以用于諷刺、批評某些官員濫用職權、對待百姓苛刻無情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酷吏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官場。在古代,有一些官員為了追求個人利益,對待百姓非常苛刻,不顧民生疾苦。這些官員的行為被人們視為殘暴無情,所以就形成了“酷吏”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酷吏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形容詞“酷”修飾名詞“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地方的酷吏對待百姓非常苛刻,大家都活得很艱難。
2. 那位官員因為濫用職權被人稱為酷吏,百姓都對他深惡痛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酷吏”這個成語與“苛刻的官吏”聯想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官員面無表情、對百姓殘暴無情的形象,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如“官官相護”、“民不聊生”等,了解官員與百姓之間的關系和社會問題。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酷吏對待學生非常嚴厲,讓我們都感到害怕。
2. 初中生:我們學校的酷吏老師總是批評我們,從不給我們機會。
3. 高中生:我聽說某縣的酷吏對待貧困學生非常苛刻,這真是太不公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