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散
成語(Idiom):盤散
發音(Pronunciation):pán s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分散、散開;四散逃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盤散是指原本聚在一起的人或物分散開來,四散逃跑的意思。它可以用來形容人群或物體在某種原因下迅速分散開來的情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盤散常用于描述人群或物體在突發的危險、恐慌或緊急情況下迅速散開的情景。它可以用于描繪戰爭、火災、地震等災難性事件中人們的逃命場景,也可以形容人們在恐慌、驚嚇或追逐中四處逃散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盤散一詞最早見于《后漢書·劉向傳》,原文記載了劉向在寫作《列女傳》時的一段經歷。劉向寫《列女傳》時,曾因文辭過于激烈,引起了當時的官方不滿,被迫逃離了京城。他在逃亡途中,遇到了一位名叫張子房的道士,張子房告訴劉向:“你現在處境危險,不如盤散逃走。”劉向聽從了張子房的建議,成功逃離了追捕,最終安全返回了家鄉。從此以后,人們就用“盤散”來形容人們在危險情況下分散逃跑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盤散”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盤”是動詞,意為“環繞”、“繞圈子”;“散”是形容詞,意為“分散”、“散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城市里突然傳來爆炸聲,人們紛紛盤散逃離現場。
2. 遇到地震時,大家要迅速盤散,避免被建筑物壓到。
3. 集會突然發生騷亂,人群開始盤散,警察迅速介入維持秩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盤散”與“搬散”進行聯想,想象在突發的危險情況下,人們像搬家一樣,迅速分散逃跑,將這個形象牢記在腦海中,有助于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盤散”相關的成語,如“四散奔逃”、“瓦解殆盡”等,擴大對類似情景的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地震時,大家要盤散,找到安全的地方。
2. 初中生:火災發生時,人們都盤散逃生了。
3. 高中生:暴亂爆發,人群開始盤散逃離現場,整個城市陷入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