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液
基本解釋
舊時謂小雪為出液。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水部·雨水》:“立冬后十日為入夜,至小雪為出液。得雨謂之液雨,亦曰藥雨。”參見“ 入液 ”。
成語(Idiom):出液
發音(Pronunciation):chū y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受到刺激或驚嚇后,眼淚或鼻涕流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出液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受到刺激或驚嚇后流淚或流鼻涕的情況。通常用來形容人的眼淚流得很多或者鼻涕流得很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出液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人情感激動,受到驚嚇或者受到感動時流淚或流鼻涕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電影、戲劇、小說中的情節,也可以用于形容現實生活中的情況,如見到親人時流淚、受到驚嚇時流鼻涕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出液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醫學理論。古代醫學認為人體內部有許多液體,其中包括血液、汗液、淚液等。當人受到刺激或驚嚇時,體內的液體會通過眼淚或鼻涕的形式排出體外,這被稱為“出液”。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出液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形容詞成語,其中“出”表示液體流出,而“液”表示液體。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這個消息后,不禁出液了。
2. 看到那個感人的電影,很多觀眾都出液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出汗”類似的記憶方式來記憶“出液”。想象在劇烈運動后,人們會出汗,而在受到刺激或驚嚇時,人們會出液。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情感和生理反應相關的成語,如“心如刀割”、“眉飛色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當我看到那只小狗被欺負時,我忍不住出液了。
2. 初中生(13-15歲):聽到老師宣布我們班級榮獲第一名,有些同學激動得出液了。
3. 高中生(16-18歲):看到那個電影的結局,我情不自禁地出液了。
4. 大學生(19-22歲):在參加畢業典禮時,我看到父母為我驕傲的眼神,不禁出液了。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聽到這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我忍不住出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