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十字棖
發(fā)音(Pronunciation):shí zì ch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行為或態(tài)度兩面都不端正,表現(xiàn)出虛偽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十字棖是由“十字”和“棖”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十字”意為交叉、相交,表示復雜、糾結的情況;“棖”是指木材的橫梁,引申為支撐、托起。合在一起,形容人的行為或態(tài)度矛盾、虛偽,兩面不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十字棖常用于形容人的行為或態(tài)度虛偽、不真實,表現(xiàn)出表里不一的樣子。可以用來批評那些表面上看起來正直善良,實際上卻心懷不軌、不可信任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十字棖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傳說。相傳有一個寺廟,廟堂上方懸掛著一根木橫梁,形狀像個十字。一天,有一個和尚來到寺廟,他表面上看起來非常虔誠,每天都念經(jīng)誦佛。然而,他暗地里卻做了很多壞事,如偷竊香火錢、誘騙信眾等。其他和尚發(fā)現(xiàn)了他的虛偽,便用“十字棖”來形容他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十字棖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表面上看起來是個正直善良的人,但實際上卻是個十字棖。
2. 這個人總是表里不一,說一套做一套,真是個十字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十字棖”。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個交叉路口上,左右兩邊的路都是歪曲的,形成了一個復雜的形狀,這個人就是一個十字棖。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文章來加深對十字棖的理解。還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兩面三刀”、“口是心非”等,來擴大對虛偽行為的認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雖然對我笑得很甜,但我覺得他是個十字棖。
2. 初中生:班里有些同學表面上看起來友好,但實際上是個十字棖。
3. 高中生:這個政客總是表里不一,是個典型的十字棖。
4. 大學生:她表面上看起來很正直,但實際上是個十字棖,經(jīng)常說謊。
5. 成年人:這個商人總是虛偽地笑著,但實際上是個十字棖,不能相信他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