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葦
基本解釋
蘆葦的皮葉。 漢 班固 《白虎通·號》:“飢即求食,飽即棄餘,茹毛飲血,而衣皮葦?!?/p>
成語(Idiom):皮葦
發音(Pronunciation):pí wě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外表或表面現象,與內在實質相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皮葦是由“皮”和“葦”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皮”指人的外表或表面現象,“葦”指葦草,葦草的外表看似柔軟,但內部是空心的。皮葦形容人表面上看起來柔軟、溫和,但實際上內心空虛、虛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皮葦常用于形容人的外表與內在不相符,也可用于形容表面現象與實質不符的事物。可以用來表達人的虛偽、假善和偽裝等負面特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皮葦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孔子見南郭子綦》。故事中,南郭子綦是一個道貌岸然、偽善虛偽的人,他外表上看起來非常溫和善良,但實際上卻心機深沉、陰險狡詐。這個故事中的南郭子綦被比喻為皮葦,形象地展示了皮葦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表面上看起來很和善,但實際上內心是個皮葦。
2. 這個人總是裝出一副溫文爾雅的樣子,實際上是個皮葦。
3. 不要被他的表面現象所迷惑,他是個皮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根葦草的外表柔軟,但內部是空心的,就像一個虛偽、偽裝的人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皮葦相關的成語,如“表里如一”、“虛與委蛇”等,來拓展對于人的表里不一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雖然笑嘻嘻的,但我覺得他是個皮葦。
2. 初中生:她看起來很友善,但我覺得她是個皮葦。
3. 高中生:他表面上看起來很和藹可親,但實際上是個皮葦。
4. 大學生:這個人總是裝出一副正直的樣子,實際上是個皮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