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殘暴不仁(cán bào bù rén)
發音(Pronunciation):cán bào bù r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行為殘忍兇暴,毫無仁慈之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人對待他人殘忍無情,不顧道義和正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用于形容某人的行為極其殘忍而無人性,或用于批評某個集體或組織的行為道德敗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后漢書·楊震傳》。楊震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名臣,他在朝廷中以忠誠正直著稱。有一次,皇帝劉協詢問楊震對一個劊子手的意見。楊震回答說:“殘暴不仁。”這句話后來成為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的行為極其殘忍而無人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殘暴)+謂語(不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待下屬非常殘暴不仁,沒有一點同情心。
2. 這個組織的行為殘暴不仁,不顧他人的生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該成語與殘暴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的行為殘忍兇暴,毫無仁慈之心,以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道德、仁慈相關的成語,例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仁至義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對小動物很殘暴不仁,不應該這樣對待它們。
2. 初中生:這個惡人對待弱者殘暴不仁,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
3. 高中生:歷史上有許多殘暴不仁的統治者,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
4. 大學生: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應該倡導仁愛和公正,而不是殘暴不仁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