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槷
成語(Idiom):危槷
發音(Pronunciation):wēi x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勢危險,局勢混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危槷是指形勢危險、局勢混亂的情況。槷字原指草木交錯,引申為混亂、雜亂。危槷形容局勢緊張、混亂不安,常用于描述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困境或危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危槷常用于描述國家、社會、組織等方面的局勢緊張、混亂的情況。可以用于新聞報道、政治評論、歷史分析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危槷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當時,秦朝滅亡后,項羽與劉邦爭奪天下,形勢十分危險。項羽的部將范增曾向他建議:“臣聞槷者,東西南北皆雜之也。今天下危槷,而主上自為天子,以臣觀之,不如早為王。”這段話意味著當時的局勢已經非常混亂,建議項羽早日稱王以穩定局勢。后來,危槷就成為表示局勢危險、混亂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正處于危槷之中,需要采取緊急措施來穩定局勢。
2. 經濟危槷的時候,企業需要靈活應對,尋找新的發展機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危”字與“槷”字的形狀聯系起來記憶。危字的上半部分像是一個人站在懸崖邊上,表示危險;槷字的上半部分像是一堆雜亂的木頭,表示混亂。通過將形象與含義聯系起來,可以更容易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危槷相關的成語,如危如累卵、危在旦夕等,來擴展對危險和局勢混亂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小偷被抓住后,全校的學生都感到危槷的氣氛消失了。
2. 初中生:我們班級的氣氛一度很危槷,但經過大家的努力,現在已經好轉了。
3. 高中生:政府的決策導致了國家的局勢危槷,需要采取措施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