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要
基本解釋
(1).舊約,平昔相與期約之言。《三國志·魏志·公孫瓚傳》“ 紹 遣將攻之” 裴松之 注引《漢晉春秋》載 袁紹 與 公孫瓚 書:“孤與足下既有前盟舊要,申之以討亂之誓。”《晉書·段匹磾傳》:“君若不忘舊要,與吾進討,君之惠也。”按,《廣雅·釋言》:“要,約也。”
(2).猶故交。 晉 陸機 《嘆逝賦》:“顧舊要於遺存,得十一於千百。”
成語(Idiom):舊要
發音(Pronunciation):jiù y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舊時的要求或規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舊要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舊指過去的、以前的,要指要求、規定。舊要意為過去的要求或規定,通常用來形容某個制度、規章或標準已經過時或不再適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舊要通常用于諷刺或批評某個制度、規定或標準已經過時,不符合現實情況或需要進行改革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社會、政治、教育等各個領域中的舊制度或舊觀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舊要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國社會。在古代,社會制度和規章制度通常非常嚴格,一旦確立就很難改變。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舊制度或規定逐漸與社會發展脫節,不再適應當時的情況。因此,人們開始使用舊要這個成語來形容這種現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舊要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些舊要已經過時了,需要進行改革。
2. 我們應該摒棄舊要,迎接新的挑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舊”和“要”兩個字的意思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舊意為過去的,要意為要求,所以舊要可以理解為過去的要求或規定。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社會制度、規章制度相關的成語,如“舊時代”、“陳規陋習”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老師總是按照舊要來布置作業,不太靈活。
2. 初中生:我們學校的校規有些舊要了,需要更新一下。
3. 高中生:社會發展很快,一些舊要已經不適用了,需要進行改革。
4. 大學生:我們應該摒棄舊要,迎接新時代的挑戰。
5. 成年人:社會制度需要不斷改革和創新,不能固守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