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荒
成語(Idiom):兵荒(bīng huāng)
發音(Pronunciation):bīng hu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戰亂時期兵員匱乏、物資短缺的情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兵荒是由“兵”和“荒”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兵指士兵、軍隊,荒指荒廢、貧瘠。兵荒意味著戰亂時期,由于戰爭的破壞和戰爭所需的資源消耗,導致兵員減少、物資匱乏的狀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兵荒一詞常用于描述戰亂時期的困境,也可用于形容人員短缺、資源不足的情況。在口語和書面語中均可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兵荒一詞最早出自《漢書·藝文志》中的“兵荒馬亂”一詞,用以描述戰爭時期兵員不足、軍馬失控的情景。后來,兵荒逐漸演變為用以形容戰亂時期的兵員匱乏、物資短缺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那場戰爭中,兵荒使得整個城市陷入了困境。
2. 這個地區正面臨著兵荒、糧荒的嚴重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兵荒與戰爭和物資短缺聯系起來,形成圖像記憶。例如,想象一支軍隊在戰爭時期無法得到足夠的物資支持,導致兵員減少、物資匱乏的情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中國歷史上的兵荒情況,如三國時期的兵荒、戰國時期的兵荒等,以更深入地理解兵荒的含義和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戰爭導致了兵荒,很多人沒有地方可以住。
2. 初中生:兵荒使得這個城市的經濟陷入了困境。
3. 高中生:兵荒時期,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無法安居樂業。
4. 大學生:兵荒時期,人們不得不四處流離失所,尋找安全的避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