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拖膽 (tuō dǎn)
發音(Pronunciation):tuō d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拖延、猶豫不決、膽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因膽怯或猶豫不決而拖延行動或決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面臨困難或重要決策時,因為缺乏勇氣或不確定而拖延行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拖膽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傳說故事。相傳,春秋時期,齊國有一位將軍叫做孟嘗君。有一次,孟嘗君帶領軍隊進攻敵方城池,但在關鍵時刻,他突然猶豫不決,無法做出決策。結果,他的軍隊被敵人擊敗,最終失敗了。這個故事中的孟嘗君因為膽怯而拖延行動,導致最終的失敗,因此“拖膽”一詞就由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其中,“拖”表示推遲、延遲,膽”表示勇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拖膽不敢去面對自己的問題。
2. 她總是拖膽不敢向老板提出自己的意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拖膽”與拖延行動、膽怯的含義聯系起來,形成聯想。同時,可以通過制作一張包含該成語的卡片或貼紙,放在常見的學習或工作場所,以便多次看到并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勇氣、決策相關的成語,如“膽大包天”、“膽小如鼠”等,來擴展對于拖膽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比賽前一直拖膽不敢上臺表演。
2. 初中生:他因為拖膽而錯過了一個很好的機會。
3. 高中生:她一直拖膽不敢告訴父母她的真實想法。
4. 大學生:我曾經因為拖膽而錯過了一個重要的實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