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父
成語(Idiom):野父
發音(Pronunciation):yě f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生活在野外、與世隔絕的人,也用來形容人的行為粗野、不拘小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野父”由兩個詞組成,野和父。野指的是野外,父指的是父親。成語的意思是指生活在野外的父親,也可以引申為生活方式粗糙、不拘小節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行為粗野、不拘小節,或者形容一個人生活在與世隔絕的環境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荀卿在野外偶遇孟子,孟子問他:“子之父死久矣,而子猶悲之。人之父死,子為之哭,可也;野人之父死,子為之哭,可乎?”荀卿回答說:“吾父母將以我為荷梁,而我不得與之言,是以哭也。”這個故事中,孟子以“野人之父”來比喻荀卿的父親,意味著他的父親生活在與世隔絕的環境中。后來,人們將“野父”作為成語使用,表示生活在野外、與世隔絕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長期在山區生活,成為了一個真正的野父。
2. 這個人的行為粗野不文明,真是個野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野父”與“生活在野外、與世隔絕的父親”聯系起來,形象地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成語,如“野人狂言”、“野心勃勃”等,來擴展對于“野父”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的爺爺是一位野父,他喜歡在山里種菜。
2. 中學生(13-18歲):這個人的行為太野父了,連最基本的禮貌都不懂。
3. 大學生及以上:他是一個野父,從小就在偏遠山區長大,對現代社會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