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豆
基本解釋
草和豆。指牛馬的飼料。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三:“昔 劉景升 有大牛,重千斤,噉芻豆十倍常牛。”
成語(Idiom):芻豆
發音(Pronunciation):chú d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平凡、低微的事物或人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芻,指草的根莖;豆,指豆莢。芻豆原指飼養牲畜所用的草料和豆莢,比喻平凡、低微的事物或人物。表示與眾不同、卓爾不群的人或事物都有其價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平凡、普通的人或事物,用以強調其與眾不同的價值和意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芻豆”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其中記載了一個關于芻豆的故事。公元前548年,晉國大夫魏武子去世,魏國內外都在為他舉行盛大的葬禮。魏武子的兒子魏惠王在葬禮上,看到有人把魏武子的墳墓前的芻豆當作普通的草料,很生氣地問:“為什么把父親的墳前的芻豆當作普通的草料?”有人回答說:“因為芻豆是普通的草料,沒有什么特別的。”魏惠王聽后,感慨萬分,他認為父親為國家付出了那么多,居然只被人們看作普通的芻豆,這是非常不公平的。于是,他下令將芻豆改為上等的食物,以表達對父親的敬意和懷念之情。從此,芻豆這個詞成為了形容平凡事物中蘊含著特別價值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出生平凡,但是他的才華和努力讓他成為了一個芻豆中的明珠。
2. 這個小鎮雖然很小,但是它的歷史和文化價值讓它成為了一個芻豆中的明珠。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芻豆這個詞,想象芻豆是一種普通的草料,但是它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卻具有特別的價值和意義。可以通過將芻豆與平凡事物中的特別之處聯系起來,來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珠玉在前”、“鉆石在砂”等,以擴展對平凡事物中的特別價值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雖然個子很矮,但是他的籃球技術卻是芻豆中的明珠。
2. 初中生:這部電影雖然票房不高,但是它的情節和表演讓它成為了一顆芻豆中的明珠。
3. 高中生:雖然他成績平平,但是他的領導能力和人際關系讓他在團隊中成為了一顆芻豆中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