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
成語(Idiom):拾遺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拾取遺失的物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拾遺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拾”表示拾取、撿起,“遺”表示遺失、丟失。拾遺的基本含義是指拾取他人遺失的物品。在古代,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有人能夠發現并拾取他人丟失的貴重物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拾遺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能夠發現并拾取他人遺失的物品,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能夠發現并掌握他人所忽視或遺漏的知識或技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拾遺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當時,昭公國的宰相召公遺失了一只玉佩,他十分傷心,因為這只玉佩是他的祖先所留下的。一位名叫子路的學生看到了這只玉佩,拾起并交給了召公。召公非常感激子路的善舉,于是賜給他一塊玉璧。后來,人們就用“拾遺”來形容拾取他人遺失物品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拾遺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拾”是動詞,表示拾取;“遺”是賓語,表示遺失的物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在公共場所拾遺,然后將失物歸還給失主。
2. 這位老師善于拾遺,總能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疏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拾遺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拾取地上遺失的物品,然后將它歸還給失主的情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了解其他與“拾遺”相關的成語來進一步擴展學習。例如,“拾金不昧”表示拾取金錢不私藏;“拾人牙慧”表示撿拾他人的智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昨天,我在學校操場上拾遺了一個丟失的鑰匙。
2. 初中生(14歲):他是一個善于拾遺的人,總能在學習中發現他人忽視的錯誤。
3. 高中生(17歲):他拾遺的能力很強,經常能夠在考試中找到他人遺漏的知識點。
4. 大學生(20歲):作為一名學生干部,我要善于拾遺,為同學們提供幫助和支持。
5. 成年人(30歲):在工作中,他總是能夠拾遺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