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筆
成語(Idiom):搖筆
發音(Pronunciation):yáo b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寫作時思路不連貫,沒有章法,毫無條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搖筆形容寫作時思緒紛亂,沒有條理。比喻寫作雜亂無章,毫無章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文章或作品的寫作質量差,思路混亂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人思維不清晰,說話或行動沒有條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搖筆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韓非子·難一》中的故事。相傳,戰國時期的韓非子曾經到楚國拜訪楚國的文學家屈原。屈原在寫作時總是思路紛亂,沒有條理。韓非子見到后,用手中的筆在紙上晃動,對屈原說:“你寫作時就像這樣搖筆一樣,沒有章法,毫無條理。”從此,“搖筆”成為了描述寫作雜亂無章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動詞“搖”表示動作,賓語“筆”表示寫作的工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文章寫得太搖筆了,根本看不懂。
2. 這篇論文搖筆得很,思路不清晰,沒有重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搖筆”聯想為在寫作時將筆晃動的動作,表示思路混亂,沒有條理。可以想象自己在寫作時,手中的筆像是被搖晃得亂七八糟的,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一些其他與寫作相關的成語,如“文思泉涌”、“文不對題”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寫作業的時候有時候會搖筆,老師說我要注意思路連貫。
2. 初中生:我寫作文的時候有時候會搖筆,導致作文沒有重點。
3. 高中生:我寫論文的時候要避免搖筆,要有清晰的邏輯和條理。
4. 大學生:我的論文寫得太搖筆了,導師給了我很多修改意見。
5. 成年人:我工作中寫報告時一定要避免搖筆,要有條理和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