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方
基本解釋
(1).指南車。 漢 徐岳 《數術記遺》:“數不識三,妄談知十,猶川人事迷其指歸,乃恨司方之手爽。” 甄鸞 注:“司方者,指南車也。” 北周 庾信 《周祀圓丘歌·皇夏》:“式道移候,司方迴指。”
(2).指示方向。《文選·左思<吳都賦>》:“俞騎聘路,指南司方。” 呂向 注:“指南,車名。上有木人,常指其南方,故曰司方。”《南齊書·文學傳·祖沖之》:“初, 宋武 平 關中 ,得 姚興 指南車,有外形而無機巧,每行,使人於內轉之。 昇明 中, 太祖 輔政,使 沖之 追修古法。 沖之 改造銅機,圓轉不窮,而司方如一, 馬鈞 以來未有也。”
(3).主管南方。 三國 魏 曹植 《大暑賦》:“ 炎帝 掌節, 祝融 司方。” 趙幼文 校注:“司,主也;方,謂南方。”
成語(Idiom):司方
發音(Pronunciation):sī f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司方指的是掌管方向、管理方面的人或機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司方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司”指的是掌管、管理,“方”指的是方向、范圍。司方一詞常用于形容掌管方向、管理事務的人或機構。司方一般具有決策權和指導權,負責在特定領域內制定政策、規劃方向,并監督執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司方一詞常用于形容政府、行政機構、領導者等對某個領域或方面具有管理權威的人或機構。可以用于描述某個組織的領導層,也可以用來指代某個部門的負責人。例如,在公司中,總經理可以被稱為司方,因為他掌管著公司的方向和管理事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司方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古代社會,司方一詞多用于描述官員或軍隊中負責管理方向、指揮作戰的人。這些人負責制定軍事戰略,指揮士兵行動,以確保戰爭的勝利。隨著社會的發展,司方一詞逐漸擴展到其他領域,如政府管理、企業管理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司方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公司的總經理是司方,他負責制定公司的發展戰略和管理團隊。
2. 這個部門的司方非常有經驗,他能夠有效地組織團隊完成任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司方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司機坐在方向盤后面,他掌握著控制方向的權力,就像司方一詞所描述的人或機構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官僚體系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關于官職、官員等的知識。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與管理和領導相關的成語,如主持大局、掌舵領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我們班級的司方,她負責管理我們的學習和行為。
2. 初中生:班長是我們班的司方,他負責組織班級活動和協調同學之間的關系。
3. 高中生:校長是學校的司方,他負責制定學校的發展規劃和管理各個部門。
4. 大學生:學院院長是學院的司方,他負責管理學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5. 成年人:總統是國家的司方,他負責領導國家的發展和制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