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疏
成語(Idiom):曠疏(kuàng shū)
發音(Pronunciation):kuàng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荒廢、冷落、不活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曠疏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曠指荒廢、冷落,疏指不活躍、不密集。曠疏形容人或事物因長時間的冷落或荒廢而顯得不活躍、不繁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個地方、某個領域或某個人因冷落、荒廢而變得不活躍、不興旺。也可以用于描述某個事物因長時間的忽視或不關注而顯得冷清、蕭條。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曠疏這個成語的起源比較模糊,沒有明確的故事或來源可考。但在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經常出現,如《紅樓夢》中就有“曠疏的景象”一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曠疏是由兩個獨立的詞語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村莊因為缺少人口,變得曠疏不堪。
2. 這個行業在近年來變得越來越曠疏,很多人都轉行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曠”字與“荒廢”聯系起來,將“疏”字與“不活躍”聯系起來,來記憶曠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曠疏相關的成語,如“冷落”、“冷清”等,來擴展對曠疏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這個公園因為沒有人來玩,變得曠疏了。
2. 初中生(14歲):這個圖書館因為沒有新書進來,變得曠疏不堪。
3. 高中生(17歲):這個學校因為缺少學生,變得曠疏了。
4. 大學生(20歲):這個社團因為缺乏活動,變得曠疏不興旺。
5. 成年人(30歲):這個城市的市中心因為商業衰退,變得曠疏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