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麥
基本解釋
(1).用工具使麥子去皮或脫粒。 宋 陸游 《禽言》詩:“老翁老尚健,打麥持作飯。”如:打麥場。
(2).兒童的一種游戲。有節奏地以掌相拍打,聲音像打麥,故稱。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博弈嬉戲·打麥》:“《唐書》: 武元衡 之將遇害也,京師童謡曰:‘打麥三三三。’今俗兒戲有打麥,鼓掌作打麥聲,后必三拍之,抑緣此也。”參閱《舊唐書·武元衡傳》。
英文翻譯
1.thresh wheat or barley
成語(Idiom):打麥
發音(Pronunciation):dǎ m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力量或手段剝奪他人的財物或權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打麥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由兩個字組成。打,意為用力量或手段攻擊或剝奪;麥,意為麥子,代表財物或權益。打麥的含義是通過暴力或欺騙手段奪取他人的財物或權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打麥一詞常用于負面描述,用來指責或批評那些以不正當手段獲取他人財物或權益的人。它可以用于社會、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打麥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農耕社會。在古代,農民們在收割麥子的時候,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汗水。而有些人為了獲取更多的麥子,不擇手段地采取了欺騙或暴力的方式,剝奪了其他農民的勞動成果。這種不公平的行為就被形容為“打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打麥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動詞是“打”,賓語是“麥”。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不惜打麥,傷害了許多人的利益。
2. 這個公司采取了不正當手段打麥,導致了經濟損失和社會不穩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農耕相關的場景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農民用力收割麥子的場景,然后想象一個不公平的人通過欺騙或暴力手段奪取了農民的麥子,這樣就能夠聯想到“打麥”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財物或權益相關的成語,例如“掠奪”、“剝削”等,可以幫助擴展對打麥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用欺騙的方法打麥,偷走了我的玩具。
2. 初中生:有些人為了賺錢,不擇手段地打麥,傷害了其他人的利益。
3. 高中生:這個公司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采取了不正當手段打麥,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