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主后
基本解釋
古喪禮指父母死后無子主祭為“無主后”。《禮記·喪服小記》:“繼父不同居也者,必嘗同居,皆無主后。”《通典·禮五九》:“ 東晉 征西 庾亮 府倉曹參軍 王羣 從父姊喪,無主后,繼子俄而又卒。 羣 以為姑姐妹無主后者,反歸服。” 清 夏炘 《學禮管釋·不杖期章·姑姊妹女子子適人無主者》:“凡父母之喪,子為之后,其祭也,子主之。今此婦夫已沒,又無子,則為無主后,無主后則無祭主矣。”
成語(Idiom):無主后
發音(Pronunciation):wú zhǔ h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沒有主人或領導者的狀態,形容權力真空或無人掌控的局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無主后”是由“無主”和“后”兩個詞組成的,其中“無主”表示沒有主人或領導者,而“后”表示之后的狀態。這個成語形容在某個組織、團體或國家中,原本有主人或領導者的地位空缺,導致權力無人掌控的局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某個組織、團體或國家在領導者離職、去世或被罷免后的短暫時期。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團隊或機構在領導者缺位時出現的混亂局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載,但可以推測這個成語可能源于古代的政治權力斗爭或領導者更替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主后(四個漢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總經理辭職后,公司陷入了無主后的狀態。
2. 這個國家的領導者去世后,政府陷入了無主后的混亂局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無主后”這個成語與“權力真空”、“無人掌控”等詞語聯系起來,幫助記憶其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權力斗爭、領導者更替相關的成語,如“權傾朝野”、“龍潛鳳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學校里的班長突然轉學了,班上就變成了無主后的狀態。
2. 初中生:球隊的隊長受傷了,比賽時我們就處于無主后的狀態。
3. 高中生:學校的校長退休了,新校長還沒上任,學校暫時是無主后的狀態。
4. 大學生:社團的負責人畢業了,我們現在是無主后的狀態,需要選新的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