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剝
成語(Idiom):徵剝
發音(Pronunciation):zhēng b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利用權力或職務之便,強行勒索或剝奪他人的財產或權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徵剝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徵意為強征、勒索,剝意為剝奪、剝奪。徵剝原指官府強行勒索或剝奪民眾的財產或權益。現在泛指利用權力或職務之便,以非法手段獲取他人的財產或權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徵剝一詞多用于描述官員或權力者濫用職權,以非法手段獲取私利的行為。在現實生活中,徵剝現象常見于一些腐敗的官員、不良商人或其他濫用權力的人士身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徵剝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國社會。在古代,官府的權力凌駕于民眾之上,官員有時會利用職務之便,以征收稅款、罰款等名義,勒索或剝奪民眾的財產。這種濫用職權的行為使得民眾深受其害,因此人們形成了這個成語來批評和警示濫用權力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徵剝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徵和剝分別是形聲字,徵的本義是征收,剝的本義是剝奪。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官員利用職權徵剝民眾的財產,喪心病狂。
2. 法律應該嚴懲徵剝行為,保護人民的合法權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徵剝與濫用權力的行為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官員利用職務之便,強行勒索或剝奪他人的財產,這樣的行為是不道德的,應該受到譴責。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古代的官僚制度和權力濫用問題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歷史上的腐敗現象和相關的反腐斗爭。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那個小偷利用黑暗徵剝了我的零花錢。
2. 初中生(13-15歲):這名學生會長徵剝了學生會的經費,引起了軒然大波。
3. 高中生(16-18歲):政府官員利用職權徵剝企業的利潤,導致了經濟的困境。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這個公司老板以各種名目徵剝員工的福利,引起了員工的不滿和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