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出
成語(Idiom):磬出(qìng chū)
發音(Pronunciation):qìng c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音樂聲音高亢激昂,像敲擊磬一樣清脆響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磬,古代一種打擊樂器,形狀像鐘,用木槌敲擊發聲。出,指聲音傳出。磬出比喻音樂聲音高亢激昂,像敲擊磬一樣清脆響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音樂聲音高亢激昂,或者形容文章、演講等表達方式慷慨激昂,充滿力量和感染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磬出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黍離》中的一句詩:“磬折其須,鼓刀啟之。”意思是用琴聲和磬聲來祭祀祖先,這里的磬出指的是磬聲傳出。后來,磬出逐漸引申為音樂聲音高亢激昂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磬出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磬和副詞出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音樂會上,樂隊奏出的音樂聲磬出,令人陶醉其中。
2. 演講者慷慨激昂的演講聲音磬出,把觀眾的情緒推向高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演奏磬的時候,磬聲清脆響亮,高亢激昂,給人一種強烈的感受。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音樂相關的成語,如“鐘鳴鼎重”、“琴瑟和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音樂課上,同學們齊聲唱歌,歌聲磬出,充滿了活力。
2. 初中生:在音樂節上,樂隊奏出的音樂聲磬出,讓觀眾們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
3. 高中生:演講比賽上,選手們用慷慨激昂的演講聲音磬出了自己的觀點,贏得了觀眾們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