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本
基本解釋
(1).指存續國家正統。《后漢書·荀彧傳》:“今鑾駕旋軫, 東京 榛蕪,義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懷感舊之哀。”
(2).謂保全根本。《南史·隱逸傳上·顧歡》:“今佛既東流,道亦西邁,故知俗有精粗,教有文質。然則道教執本以領末,佛教救末以存本。”
成語(Idiom):存本
發音(Pronunciation):cún bě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將資金或財物儲備起來,不動用或消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存本是一個經濟術語,它源自于商業經營的理念。存本意味著將資金或財物保留下來,不輕易使用或消耗。這種經營策略可以用來確保企業或個人在未來有足夠的資金儲備,應對可能出現的困難或機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存本可以用于形容個人或企業在經濟上保守、穩健的行為。它可以指商人在經商過程中謹慎地積累財富,也可以指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節約使用資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存本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齊策四》中。故事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國君齊襄公與大臣管仲的對話。當時,齊襄公問管仲如何治理國家,管仲回答說:“君存其本,而民存其末。”意思是國君應該保護國家的根本利益,而百姓則可以享受國家的成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存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其中“存”是動詞,“本”是名詞。這個成語的結構簡單明了,容易理解和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很節儉,把每個月的工資都存本,從不亂花錢。
2. 這家公司一直堅持存本經營,沒有大規模的投資和借貸行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存本”與“儲蓄”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儲蓄是將錢或財物存放起來,而存本則是將資金或財物保留下來不輕易使用或消耗,兩者有相似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經濟學和商業管理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關于存本的相關概念和理論。了解企業如何進行資金管理、風險控制和投資決策等方面的知識,可以幫助你在職業生涯中做出明智的經濟決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每天都會把零花錢存本,用來買喜歡的玩具。
初中生:爸爸媽媽教我要懂得存本,將來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高中生:學習期間要努力存本,為將來的大學生活和創業打下基礎。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要學會存本,不亂花錢,為將來的工作和生活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