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案
基本解釋
舊時官府處理公事作出裁決時所設置的桌子。《新唐書·百官志》:“﹝節度使﹞視事之日,設禮案,高尺有二寸,方八尺。” 元 武漢臣 《玉壺春》第四折:“ 陶伯常 云:‘既然從良改正,著禮案上除了名字,將 素蘭 配與 玉壺 為夫人。’”
成語(Idiom):禮案(lǐ àn)
發音(Pronunciation):lǐ 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禮法案卷,指古代官府中記錄禮儀法規的案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禮案是古代官府中記錄禮儀法規的案卷,用于管理和維護社會秩序。這個成語引申為遵守規矩、守法紀,也指尊重傳統、重視禮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禮案常用于形容人遵守法紀、尊重規矩的行為。可以用于表揚遵守規章制度、尊重傳統禮儀的人,也可以用于批評不守紀律、不尊重禮儀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古代中國官府中設有禮儀部門,負責管理和監督社會禮儀法規的執行。這些法規被記錄在案卷中,稱為禮案。禮案的存在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和傳承優良的禮儀傳統。因此,禮案成為了遵守規矩、尊重禮儀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禮案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禮"和"案"。"禮"指禮儀、規矩;"案"指案卷、記錄。兩個字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禮案"這個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遵守規章制度、尊重傳統禮儀的人,真是一個禮案。
2. 這個團隊成員不尊重規矩,完全不像一個禮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禮案"兩個字分別與禮儀和案卷聯系起來,想象一個官府中的案卷記錄著各種禮儀法規,從而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古代中國的禮儀制度和官府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的班長總是遵守規矩,是一個真正的禮案。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尊重師長,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做一個禮案。
3. 高中生:參加校園招聘時,要注意儀表和禮儀,展現自己的禮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