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事
基本解釋
[釋義]
(1) (名)公家的事;集體的事。
(2) (名)〈口〉指公文。每天下午辦公事。(作賓語)
[構成]
偏正式:公(事
近義詞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public affairs; official business
詳細解釋
◎ 公事 gōngshì
(1) [official business]∶朝廷之事;公家之事
公事公辦
(2) [ducument]∶公文,文件
處理公事
(3) [case]∶案件;事件
殺人公事
(4) [criminal]∶即公事人。罪犯
(1).朝廷之事;公家之事。《詩·大雅·瞻卬》:“婦無公事,休其蠶織。” 朱熹 集傳:“公事,朝廷之事也。”《三國志·蜀志·劉巴傳》:“又自以歸附非素,懼見猜嫌,恭默守靜,退無私交,非公事不言。” 宋 趙昇 《朝野類要·輪對》:“自侍從以下,五日輪一員上殿,謂之輪當面對,則必入時政或利便札子。若臺諫,則謂之有本職公事。” 浩然 《艷陽天》第八九章:“唉,咱們都是老干部家屬了,都知道一個人在外邊辦公事,全家人怎么惦記著哪!”
(2).指公文,文件。 郭希仁 《從戎紀略》:“文牘函件,每日無慮五六十起,皆 幼賓 親治,從無積壓公事,治訖每至夜分。” 孫犁 《白洋淀紀事·識字班》:“查個路條,看個公事,看個報,不識字,不只是別扭,有時還會誤事呢!”
(3).指案件;事件。《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 朱三老 道:‘我不管閑帳。只是你家里有殺人公事,你須回去對理。’”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魚》第三折:“誰著這芭蕉葉紙扇翻合著酒,誰道這梨花樣磁缽倒暗著燈。這公事要辯個分明。”《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地方見是殺人公事,道:‘不必相爭,兩下都走不脫。到了天明,一同見官去。’”
(4).即公事人。指罪犯。《古今小說·史弘肇龍虎君臣會》:“圣帝降輦升殿,眾神起居畢,傳圣旨,押過公事來。只見一個漢,項戴長枷,臂連雙杻,推將來。”《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發跡》:“卻説縣尉次日正要勾攝公事,尋硯底下這幅訪單,已不見了,一時亂將起來。”
(5).指宿娼狎妓、玩弄女人的勾當。 元 張可久 《紅繡鞋·歲暮》曲之二:“競酒爭花公事,吟風弄月神思。” 茅盾 《子夜》八:“他( 趙伯韜 )在某某飯店包月的房間,就專門辦的這樁公事。”
(6).指公物。 宋 葉適 《朝議大夫知處州蔣公墓志銘》:“占吝公事,視同己物,狼心不厭矣。雖與數州,窘固在也。”
成語(Idiom):公事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公務、公務活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事是指與公共事務相關的事情,包括政府公務、企事業單位的公務、社會公益事務等。公事通常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規定進行,需要經過合法的程序和具備相應的權限才能處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事常常用于形容公務繁忙、忙于公務的情況,也可以用于批評某人過于追求個人私利而忽視公共利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事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場。在古代,官員們都有一定的公務需要處理,而處理公務是官員職責的一部分。因此,公事成為了用來形容官員們忙碌的工作和責任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事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公”表示公共的意思,“事”表示事務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忙于公事,幾乎沒有時間休息。
2. 這個部門的工作人員每天都要處理大量的公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公事”與“官員忙碌的工作和責任”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同時,可以通過多使用和閱讀相關的例句,加深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官場文化和古代官員的職責,以及現代社會中的公共事務和公共管理。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們要好好學習,不能因為公事多就懶散。
2. 初中生:我媽媽是一名公務員,每天都要處理很多公事。
3. 高中生:我覺得政府應該更加重視民眾的公事,解決實際問題。
4. 大學生:在校園里,參與學生會的同學們經常要處理各種公事,如活動組織、宣傳推廣等。